后天因素中,鞋履对足部形态的长期压迫尤为关键。高跟鞋及窄头鞋通过三点力学作用改变足部压力分布:鞋尖迫使拇趾向外侧移位,鞋跟抬高增加跖趾关节负重,硬质鞋底限制足部肌肉活动。长期穿着高跟鞋或者增高鞋的人,拇外翻发生率显著增加。此外,长期站立或负重工作使跖趾关节韧带处于持续张力状态,加速关节囊松弛及骨赘形成。

遗传因素在拇外翻发病中呈现显著家族聚集性,双生子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拇外翻一致率高达75%,提示基因对韧带弹性、骨骼形态及足弓结构的决定性作用。然而,遗传易感性需与环境因素协同作用。东亚地区拇外翻高发可能与传统服饰如日本木屐及生活习惯如跪坐相关,而北欧地区发病率较低则与其宽头鞋普及有关。这种基因-环境交互模型解释了为何相同遗传背景下,不同地域发病率存在差异。
拇外翻的形成是解剖结构、外力压迫、疾病影响及遗传环境多重因素动态交互的结果。预防需从儿童期足弓保护、科学鞋履设计、慢性疾病管理等多维度入手,精准医疗则应结合3D足部扫描、基因检测及步态分析实现个体化干预。随着生物力学建模与材料科学进展,可调节鞋垫、软组织张力调节术等新技术为拇外翻防治提供了更精准的解决方案。